陆定波,“湖北省先进工作者”。以“仁心仁术”践行医者使命,不仅在临床工作中救治了无数患者,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挺身而出,坚守隔离病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她的事迹,是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典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前行。
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好医生。从医36年,我由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成长为主任医师,每一点进步都凝聚了前辈的关心和指导,也离不开同事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付出。
在担任住院医师工作期间,上级前辈对我严格要求,从病历书写到有创操作和诊疗思维,让我养成了工作认真、严谨规范的习惯。一次腹腔穿刺操作中,上级老师袁娇娣发现我没有戴工作帽,当着病人的面严厉批评了我,让我警醒,从此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1994年在医院主办的第一届病案书写大赛中,我取得了第一名成绩,几乎得了满分。我的病历写得规范工整,病案室的老师都说“看小陆写的病案真是一种享受”。后来还被抽调参与湖北省卫健委组织的中医病历书写规范的撰写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逐渐认识到救死扶伤的真正意义和医者的神圣使命,上班不久一位出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虽然年轻,经验不足,但是工作非常认真,对病人很耐心,好好干,将来一定是个好专家”。患者的鼓励,成为我不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动力。
这些年来,我爱岗敬业,每天最牵挂的是患者的安危,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免除患者疾苦、看到病友康复。临床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病人,帮他们垫付一下医药费、送一套衣服保保暖,查房时跟病人说些安慰嘱咐的话、夜里查房帮他们盖盖被子,于小细节中体现出我的关爱。
有一位来自洪山区的患者张婆婆身患肝硬化肝癌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我立刻制定诊疗方案,精心治疗,还忍着难闻的恶臭协助她的家属一起清理排泄物,最终缓解了病情,转危为安。出院时张婆婆感激地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心热似火如家人”。已经记不清这是我从医以来收到的第多少面锦旗了,但这每一面锦旗无不是患者发自内心对我工作的肯定,这些都是最朴素也是最珍贵的荣誉啊!
2003年“非典”时期,我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开展患者排查,面对来势汹汹的传染疾病,我始终把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我还积极报名参加全省“防艾”专家医疗队,担任进驻宜都市防疫站专家医疗队队长,与当地工作人员团结协作,走访艾滋病人家里指导治疗;到学校、机关、单位进行讲座宣教;到服务娱乐场所进行检查监督;由于工作主动作为,成绩突出,受到宜都市防疫站领导表扬,2005年被评为省卫健委“防艾”专家医疗队优秀队员。同年还被评为省直机关“四学四比两创”活动先进个人。我还在禽流感、甲流等各种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7年6月被评为湖北省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
发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担当作为
36年的职业生涯,让我对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原序有深刻地认识,结合自己的从医体会,更深的领悟了张仲景作为医家不贪图权贵名利,怀揣服务众生健康的理想信念,持之以恒,终有成就的执着精神;也更加坚定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责任。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我不慎双脚踩空扭伤,两脚完全不能下地行走,我可以请假休息,在家里养伤。但是我丝毫没有退意,只是觉得自己是传染科医生,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自己还是科主任、支部书记,应该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这么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我只坐了两天轮椅,毅然拄拐工作,后来干脆弃拐跛足。没有拐杖的支撑,每走一步,脚踝处的骨头就一阵疼痛,我咬着牙坚持,有时候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才发现,脚踝已经肿得像萝卜那么大,又累脚又胀痛,眼泪常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但马上擦干泪水,又继续坚持下去,坚信疫情一定能很快控制住。
我带领着由多个科室组成的团队全程坚守在抗疫一线,先后担任发热门诊负责人和肺三科隔离病区主任,历时 56天未曾离开过医院,时时事事都冲在最前面,从不抱怨。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我主动上夜班;给患者核酸采样,我抢着去做;安慰因感染新冠肺炎恐惧害怕的患者,我不厌其烦;指导救治危重患者和处理突发事件,我全力以赴。
我们肺三病区医护团队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病区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党员,我牢记誓言,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
我们团队的合照荣幸地成为了医院为每一位参与抗疫工作人员制作的纪念章背景,
勇担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责任使命
为了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我先后在职期间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生班、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班,获得博士学位;被批准成为湖北省中医院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顺利出师;还报名参加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卓越班》学习,已顺利结业。除此,我经常参加全国和省、市级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充实提高,服务于临床。
2015年我担任光谷院区肝病科主任以来,带领科室团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规范管理,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了科室危急重症的救治率和临床诊疗综合实力,业务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加。我带领科室团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作为研究生导师和带教老师,我一直坚守三尺讲台,传播弘扬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传授临床知识和经验。在传授《传染病学》的讲台上,我把教学内容与临床经验、特别是亲自参加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甲流、新冠的救治体会融汇贯通,图文并茂,同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产生了良好学习效果,几乎每次宣布结束阶段教学任务时,都会受到学生们的一片遗憾唏嘘、随即发出热烈掌声,充分肯定了我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带领实习学生通过查房掌握病情以及病情变化,通过望闻问切去辨证,特别是舌苔的变化和学生们讲解与疾病的变化关系,传授中医理念,使他们对所学中医药理论知识感性化,在通过观察患者在中医治疗后的变化中,真正了解中医药治病的神奇所在。同时还指导学生规范进行有创操作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中西医治疗提高疗效。
作为老师,我所践行的初心使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为医者应该具备的“仁心仁术”。2021年春节,我意外收到实习学生发来的节日祝福,短信中写道我“身为世范,为人师表”表达了对我医术和职业道德的敬仰和授业解惑的感谢,看后我甚是欣慰,也让我深刻理解了《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真正意义。2023年3月,我被湖北中医药大学评为2020-2022年度“三育人”标兵。
我长期服务于基层中医院,先后到汉川市中医院、崇阳县中医院、通城县中医医院、赤壁市中医医院、大冶市中医院、石首市中医院,通过坐诊、查房、讲课、师带徒等形式对所在医院进行帮扶,我到崇阳县中医院的时间最长,已经有19年,在该院她与所在科室团队一起坚持传承中医文化、服务百姓健康,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该院同仁的认可与表扬。
我还参加湖北卫视的饮食养生汇、荆楚大医生栏目,武汉教育电视台的社科讲坛栏目、湖北日报媒体平台的健康公开课的活动,介绍中医养肝知识,传播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
一路走来,深感所作所为都是平常事,应尽事,医院和上级领导却给了我太多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想:劳模先进不是一劳就模,一先就进,而是在风雨荆棘中不断历练出来的。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对自己岗位和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我甘于岗位的平凡,但却不甘于业绩的平庸;不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而是以认真和完美严格要求自己,故而能够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勇于攀登、勇毅前行,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好评。
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医者仁心的信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严格遵守医德医风,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传、帮、带好年轻一代,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陆定波